|
七十年代立国英雄时间:2019-07-04 70年代是新中国柳暗花明的十年。由于新中国60年代在国际上顶住美苏两霸的封锁和威胁,支持包括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国内则不仅克服经济困难,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等尖端武器,还鉴于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现代修正主义,史无前例地展开自下而上地揭露党和国家的阴暗面,扫除修正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防止人民政权蜕化变质的自我革命,这一切赢得了尊重实力的西方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争取自由解放的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1971年10月,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驱逐蒋介石集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得到亚非拉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的绝对多数支持,挫败了美国的阻挠,新中国昂首挺胸进入联合国,受到亚非拉国家的热烈欢迎,改变了联合国完全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的局面,使饱受打压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有了自己利益的可靠代表,也使新中国迎来了建国之后最大的建交潮。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并在战略上寻求与中国联合对抗苏联的威胁,不惜屈尊到没有与之建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共同发表《上海公报》,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也为新中国建立和发展与多数西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中英、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与联邦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西方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封锁基本被打破,新中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步扩大。 1973年,毛主席、周总理批准了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在三到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西方成套设备的“四三方案”,之后又追加了一批项目,价值总额51.4美元。我国利用“四三方案”的引进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973-1974年,我国还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关头,适时购进600吨黄金,增加了我国的黄金储备。 1970年代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不仅基本完成了战略后方“大三线”的建设,而且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6-1980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尽管由于1976年之后的政治变化,经济建设曾发生过起伏,但仍然基本达到了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目标,工农业发展速度也有所提高。“五五”计划后期,由于农业生产承包到户责任制“一刀切”的实行,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被放弃,重工业的市场受到压缩,发展势头难以为继;轻工业则由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急切需要,发展速度开始超过重工业。 70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在1974年收复西沙的海战、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又涌现了年轻一代的战斗英雄,科技战线和各条战线一样,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就,产生了一大批自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科技英豪。这十年里,核潜艇、返回式人造卫星、洲际导弹、至今难以超越的“向阳红”10号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连续航程8000公里的“运十”大飞机、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的发现、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性进展、杂交水稻的育成、激光照排印刷技术的发明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光彩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