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代立国英雄时间:2019-11-08 196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十年。1959-1961年百年一遇的三年连续特大干旱灾害,1958-1960年大跃进高潮中发生的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等“五风”错误所造成的经济失调,1960年苏联为逼迫中国屈从于他们的政治军事要求而背信弃义地撤走专家、撕毁合同,这一切使我国遭遇了建国至今仅见的严重经济困难,广大人民经受了严重的生活困难,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发生危机,一些地方的农村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在严重困难面前,人民没有动摇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因为饿死人在旧中国是司空见惯的。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二五计划从1961年起转入大跃进之后的调整时期,有效地克服了经济困难。1962年秋收之后,粮食紧张缓解,经济形势好转。 1963-1965年这三年作为迈向新的五年计划的过渡阶段,国民经济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1965年又跃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发生了失误,但由于毛主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工农业生产仍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6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部一线地区和中部二线地区所面临的美、苏威胁加剧,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而制订和实施的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为在西部地区建立工业、科技、国防战略后方基地的“大三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50年代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在经过十多年不等的艰苦探索和创造,也在60年代结出了硕果。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为新中国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个年代的科技战线尽管失去了外援,却仍然取得了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成果,除了“两弹一星”之外,还有万吨水压机、万吨轮船、红旗轿车和上海轿车、歼6和运6飞机、东风-2导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为此后的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军事上,1962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辉煌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犯我边境的印度军队。从1962年开始,我沿海军民全歼了受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遣,窜犯东南沿海地区,妄图建立“游击根据地”的多股武装特务。1969年3月,解放军在乌苏里江上英勇地进行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打退了苏联军队的多次进攻。在保卫边疆和海防的军事斗争中,人民军队里涌现出了新一代战斗英雄,表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毛主席赞扬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人民解放军中还产生了以雷锋、王杰和“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代表的和平年代的英雄模范,毛主席亲自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60年代,在面临着国内的灾害、挫折,国外的封锁、威胁等重重打击的困难环境中,党和人民不屈不挠,奋发图强,吸取苏联蜕化变质的教训,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道路,在逆境中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改造七沟八梁,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自给有余,多交国家,毛主席为此号召“农业学大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是我国自主勘探开发的特大型油田,一举改变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局面,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铁人”精神、“三老四严”作风,使得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创造了被毛主席誉为“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引进日本丰田管理方式时,日本人坦率地说他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就是跟“鞍钢宪法”学的。 (人民英雄网 唐文彰) |